这个团队“时髦”还接地气!

  师资团队     |      2024-11-01 12:12

  

这个团队“时髦”还接地气!

  帅智康一直和学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通力合作,互动良好,师生之间共创共解■◆★◆■,既互相启发,又增强了团结协作的凝聚力。令2023级硕士研究生钱健如最受感染的,正是这种“轻松◆★■◆■、自由、多样化”的团队氛围。在这里,每个成员都能发挥特长和优势,有机会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工科重实践,实际面临的问题往往关联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情况又总是千变万化◆★★,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身科研的学生既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能真正参与装置的调试★■★◆、参与到全面的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

  硕博期间,帅智康跟随导师深造■■,亲身参与了大型发电厂、炼油厂等企业的调研,看到各类机器零件有条不紊地运转,这样的经历令当时还是学生的他颇受震撼,“原来学习还能与实地生产一线结合起来!”

  谈到帅智康的教学风格,几名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严格★■◆◆”这一形容词,并且补充★■■★,这种“严格”不是查考勤、作报告等硬性规定,而是强调学生在打牢基本功的基础上,能够真正动手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陈小兵就坦言,“必须要非常努力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作为学生,帅智康在实地调研★■、“实事求是”的教学方式中受益良多;走上讲坛后,他也坚持以类似方法教育自己的学生■★。2022年入站的博士后何梨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曾跟随团队去到过不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湖南株洲、云南曲靖,乃至于珠海的岛屿上,都留下过她新能源探测的身影。

  在“层次递进、多维融合”的培养实践中■★,学生们的进步也是全方位的。帅智康要求团队的所有学生都要进入具体的项目,“在项目中培养人■★”★◆◆◆■。23级硕士研究生陈小兵就参与了由南方电网牵头的电力稳定性项目的相关测评,在项目中他软硬件的仿真能力■◆★★、装备的调试,材料的梳理撰写★◆■■■,乃至于项目对接时待人接物的能力,“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作为团队负责人★■◆★◆,他说■★◆■,“我觉得每个青年教师都能够在这里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每个学生最后都能成长为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能手★◆◆■。◆■◆■■”这是帅智康最诚挚的展望★★。

  作为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帅智康常常告诫团队学生:“做科研、做工程要攻坚克难,立大志■■■◆◆★,谋大事★◆■◆,解决国家和社会真正面临的难题。◆★★” 这种务实、★■★★◆“接地气”的科研风格★■■★,是帅智康对于导师罗安院士的忠实继承。

  何梨梨在选择导师时,在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了帅智康。由于是跨专业读研■★★◆◆◆,帅智康非常细致地询问了她的研究兴趣和未来规划,还详细分析了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阻力。这番谈话让何梨梨觉得★◆◆“这个老师很靠谱,而且方方面面都为学生考虑”★■★■。于是,选导师的事,她“当即就定了下来”。

  实事求是做研究是帅智康的团队一贯的科研态度★★。多年来,他们一直走在行业最前沿,关注最“时髦”的问题★◆■◆◆。帅智康介绍:“不管是我们早期做的电能质量控制装备◆■★■,还是特种电源装备,亦或是商业方向的电源装备,包括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月球科研站大功率供电系统这样一个全新的方向★◆◆★★,都很符合国家和行业的重点需求。”

  冯宇也同样感谢帅智康“随时在线”的指导。在实验推进过程中★★◆■,人很容易陷入怪圈里难以自拔。一个思维开阔的前辈的点拨非常重要◆★■■,往往是关键的几句话就能让人“拨开云雾见青天★◆■◆■”★◆■■■★。★★◆“帅老师每天都会跟我们沟通,每天晚上基本上是定点的给我们打电话交流,有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

  作为院长,帅智康行政事务繁忙,但对于学生培养向来是亲力亲为■■,从不松懈。2021级博士生冯宇记得2022年年底的一件事。“当时★◆■,感染后的帅老师才刚刚痊愈◆■◆,身体比较虚弱★◆■,但依然跟我们一起每天做实验★★★,直到春节前几天才停下来休息★★◆★。”在跟随帅智康科研的数年光阴里,这样令他触动的事并不少见,也时刻激励着他不能松懈★★◆◆★。

  对于年轻的学生,帅智康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内驱力。他认为■◆■◆■◆,大部分人都不可能生来就懂得一切★★,但却应该努力朝着“学而知之者”的方向前进★◆■★◆◆。有足够强的内驱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只有这样的人培养出来,才可能成为最顶尖的人才。

  一代代年轻人在实践锻炼中不仅学到了真知识,还打开了眼界和胸怀。他们的关注点不会仅仅停留于升学■■★◆、评优等个人成绩上★★★,而是会发自内心地思考国家到底需要■■★,自己又能够做些什么。在这里,科研报国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每日安静演绎的现实。

  进入大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时尚◆■★、简约★◆★■、“硬核”的科技感★◆■★■◆。团队在一楼大厅专门搭建了展览平台★■◆★,用于陈列近年来的项目成果■★■,蓝底白字的背景墙将项目概况、模具用途◆★◆◆■★、技术特色娓娓道来,俨然一个“迷你”的科技展览馆。

  湖南大学融媒体中心、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联合推出“师道与问道★■★◆★”专栏★■★◆★,聚焦于湖南大学的优秀导师学生团队,通过师生之间多角度的访谈,讲述一个个生动的育人故事,教学相长◆■◆■,且思且行。

  指导■★★■◆★、答疑、问学,尊师的教诲汇成了滋养学子的涓涓细流;对话、反思、同游,年轻的声音也化作了老师源源动力◆★★◆★。他们是师生,也是并肩而行的战友,在双向奔赴中彼此敞开,彼此启发,彼此成就,携手度过珍贵灿烂的学问时光。

  虽然团队人数众多,但氛围和谐友善,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一起进行交流,大家都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新知识。学生们能够从电子信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等不同方向的老师中学到知识★■★,并且尝试学科交叉与融合,去解决不同领域、不同维度的复杂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从湘江边拐入牌楼路,在桃子湖西畔的创业园里,有一栋非常显眼的银灰色建筑,它的外墙是由无数不规则凸起的多边形构成,设计风格充满着先锋与未来感◆◆★■■◆,这便是来自电气与工程学院院长帅智康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所在地——空天科学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

  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内驱力吸引和影响年轻人,也是帅智康宝贵的师风传承。帅智康一直保留着一张车库的照片★■◆★■。那是春节前长沙的一个大雪天◆★★■,出行很不方便。帅智康早早来到办公室,却发现罗安、王耀南两位院士的车早就在车库了。这种珍惜时间、全身心投入事业的精神,令他深受感染■■■◆■。这张照片的故事★■★,也被他时时用来提点自己和年轻同事★★■◆:■◆■“我们自己做得好了,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会被影响到。★★★◆◆”

  今年新入站的博士后王伟同样是自研究生阶段便一直跟随帅智康■◆◆◆◆★,他主要做直流变换器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直流配网故障保护和直流固态断路器关键技术的相关工作■◆◆★■。实验对于器材的性能、敏感度有很高的要求◆■■◆★◆。面对频繁的试错过程,王伟常常会倍感压力■◆◆★◆★。帅智康宽慰他:“做科研就要积极行动,做装备就要多做实验,不要怕烧器件,烧着烧着就会了★★■■★◆。”这句话云淡风轻,透着一股强大的乐天态度,轻巧地打消了王伟的疑虑,令他调整心态,重振旗鼓★■■,以更轻松的状态进入研究★★。

  虽然严格,但帅智康并不是“板起面孔”一丝不苟的严师,相反,他在面对学生时,总是笑容满面,完全没有架子。